曾經(jīng)有過這樣一個故事,醫(yī)學院的老師在實驗課上,要求同學按照他的做法來做一組實驗。老師拿出一個燒杯,告訴大家里面的液體是糖尿病人的尿液,說完,他伸出手指在液體中沾了一下,把手指放進嘴里,告訴大家這是甜的。
學生們都照著做了,然后所有人都說是甜的。這時候,老師才一聲長嘆:這杯子里其實是清水,而且,我伸的是中指,放在嘴里的是食指。
學生們的行為就是源于典型的從眾心理,這是指受到外界干擾時,在自己的知覺、判斷及認知上表現(xiàn)出猶豫不決,最終得出與他人相同的判斷。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,沒有被從眾心理影響,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擁有的心理現(xiàn)象。
簡單來講,從眾心理就是隨大流,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。說明這種盲從心理的,有一個經(jīng)典的故事。
某天,有人突然流鼻血,于是只好昂著頭,沒過多大會兒,他發(fā)現(xiàn)周圍的人都開始昂頭了。這人覺得奇怪,問為什么,旁邊的人答道,看到大家都昂著頭,以為有什么可看的。事實上,不過是因為他流鼻血而昂起了頭,于是陸續(xù)有人跟著學,最后大家都昂起了頭。
法國自然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:他們把一群毛毛蟲放在盤子的四周,讓它們首尾相接,繞著盤子爬行,而在盤子中間放著毛毛蟲們喜愛的食物。毛毛蟲們開始爬行,一條接著一條,每一條都緊緊地尾隨著前面的一條,誰也不敢掉隊,也不敢獨自遠離隊伍。它們連續(xù)爬了七天七夜,最終因饑餓而全部死去,而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正靜靜地躺在盤子中間呢!
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這樣的狀況:兩家相鄰的蛋糕店,一家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,而新進來的顧客寧可排隊,也不會到另一家去選購。這是因為在顧客心里,認定大家都選擇的就是正確的。一般而言,大多數(shù)人的意見比個人的意見更具有科學性,少數(shù)服從多數(shù),這也有可取之處。但是,若不加思考便盲日地服從多數(shù),隨大流,則是消極的“盲目從眾”,這是不可取的。
也許有人會覺得這種事情不太可能發(fā)生在日常的生活中,但事實上2011年震驚全國的“小晚悅事件”,就反映了這樣一種從眾心理。一連18個人走過小女孩身邊,都沒有人伸出援手。
為了測驗從眾心理對認知的影響,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將十個被測試者請到實驗室,在黑板上畫了A、B、C條長短不一的直線,然后在旁邊畫了一條與B線等長的x線。心理學家問被測試者x線與三條線中的哪一條等長。前九個人皆是被事先安排的,只有最后一個人是真正的實驗對象。在前面的人都異口同聲地回答x與A等長后,輪到最后一個被測試者回答時,他經(jīng)過再三思索,極有可能放棄正確的答案,而回答同樣的“X 與A等長”。
結果,在被測試的100個人中,有38%的被測試者回答“X與A等長”。這表明,在面對群體的壓力時,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會屈從于壓力,選擇錯誤的答案。
從眾心理對于廣告學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待:一方面,這種心理可以借助名人效應促進產(chǎn)品的銷售,而另一方面,這種盲從不利于產(chǎn)品的市場信息反饋。有一些精明的商家,深諳從眾行為的精妙,專門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達到宣傳產(chǎn)品,獲取商業(yè)利潤的目的。他們通過廣告宣傳、公關活動、媒介報道等手段,在社會中引起轟動效應,激起群眾競相傳播、議論、參與,從而將自己的商品炒熱,達到贏利的目的。
其實,關于從眾心理的實例,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(fā)生,尤其是當我們不是很了解一件事情的時候,就很容易從旁人的言行中去主觀臆斷,這樣的話,就很容易受到別人的看法和觀點的影響。
關于從眾心理,可以簡單地用一個詞來理解:跟風。像是近幾年出現(xiàn)的“蒜你狠…鹽王爺…姜你軍”等事件,因為無良商家的炒作,讓一些農(nóng)作物在短暫的瘋狂漲價后又瘋狂回跌,甚至滯銷。在這些事件背后,無良炒作固然有錯,那么農(nóng)戶的跟風種植是否也需要反思?從眾有風險,跟風需謹慎!
更多相關文章收集分享盡在:北京廣告公司-http://www.zhaofeizi66.cn/share
上一篇:自來水哲學在廣告中的應用! 下一篇:廣告中的投射效應!